普洱茶的多元分类解析

发表时间: 2023-08-29 18:07

按照加工工艺的分类

普洱茶按照加工工艺的分类,可分为生茶和熟茶。

生茶是新鲜的茶叶采摘后摊晾自然蒸发,经杀青、揉捻毛茶干燥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未经过渥堆发酵处理的茶。

生茶


熟茶是采用人工渥堆、发酵技术加工制成的普洱茶。普洱生茶的自然发酵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普洱熟茶一般存放2~3年即可获得很好的品质风味,与生茶相比,较适合日常饮用。

熟茶


按照仓储方式分类

按照仓储方式分为干仓茶和湿仓茶。

千仓茶是存放于较干燥的存储环境中陈华出来的茶品。干仓的生茶品表面随陈化时间延长而转化出油光,口感呈优雅的蜜香甘韵,口中生成凉气,茶汤转化速度慢;千仓的熟茶品则饼身蓬松,口感上没有特殊的香气,茶汤较干,不如入仓茶香气饱满而水质润滑。

干仓茶

湿仓茶:入仓茶即将茶品存放于仓库中,利用水分和温度加快陈化速度。依据入仓过程中茶叶是否有明显的霉变,可分为轻度湿仓、中度湿仓和重度湿仓几类。地域不同分为香港仓、深圳仓和肇庆仓等。入仓轻的茶品叶底转化均匀,颜色红润,茶汤润滑、生茶味足;入仓重的茶叶底黑死。口感熟化严重甚至炭化。

湿仓茶

按照采摘时节分类

按照采摘时节分为春茶、夏茶、秋茶。

正常气候条件下,云南大树茶的春茶开采于每年的三月中下旬,台地茶开采于二月中下旬,春茶采摘结束。于五月中旬。头采春茶茶质厚重,但由于雨水不足,通常芽叶比较短小,苦涩感重,口感强烈

春茶第二采又称“春中茶”,往往是一年之中品质最佳的原料,制成的茶叶条索肥壮,茶毫显露,颜色墨绿有光泽,叶底柔嫩、叶脉与叶肉都肥厚饱满、韧性+足,入口口感醇和,水质厚重、香气饱满。

春茶

五月以后云南茶区进入雨季。充足的热量与雨量使茶树迅速生长,因为生长中的积累不足,茶叶的品质也开始急剧下降。但由于雨季原料的多酚类、儿茶素类物质含量高,台地原料在制作渥堆熟茶上具有优势夏茶中各类鲜爽物质含量低、果胶质少因而口感上苦涩重而难化,水薄而硬,香气杂且沉闷。

夏茶

九月间,漫长的雨季进入了尾声。虽不及春茶浓厚,却有其独到的特色:口感平和,苦涩度低,香气细腻;秋茶产量不高,但由于其成茶颜色金黄、满批银豪,外观十分美观,在旧时价格比春茶还要高,往往仅用作沱茶、饼茶的撒面的装饰。

秋茶

按照外形不同分类

为了方便运输与存储,大部分的普洱茶都是紧压成型的,所以又称紧压茶。依照普洱茶的不同外形,可以分成以下几种:

七子饼茶形似圆月,是云南传统出口港澳与东南亚一带、为华侨所喜爱作为彩礼或赠礼送亲友的茶,所以有侨销圆茶、侨销七子饼茶之称。圆有团圆的含义,七子为多子多孙福气之意,一筒七饼,每饼净重有357克400克等规格,直径约20厘米。

七子饼茶

其名称据说因多传销于四川沱江地区,故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下关永昌详、复春等茶商,将团茶转变成碗状沱茶,因创制于下关,故又名下关沱茶。早期主要由下关厂生产,有每个净重100克与250克等规格。

沱茶

与沱茶起源相同,由团茶演变而来。原先销至西藏的团茶因长途跋涉时产生发霉现象。民国初期将团茶改为带把的心脏型,取名宝焰紧茶。宝焰牌紧茶全为手工团揉精制,每个净重238克,7个为一筒。由于加工不便,20世纪60年代后期心脏型紧茶不再生产,后因班禅的重视下关茶厂于1986年恢复生产心脏型紧茶至今。

紧茶

早期砖型紧压茶多由木质模具压制,代表产品如民国时期的“可以兴茶砖。1967年紧茶改为长方形砖片,采用机器压制,每片重250克,用中茶牌商标。此后又出现正方形的普洱茶方茶,规格有100克和250克等。

砖茶

普洱茶中也有不经紧压的茶品,叫作散茶或毛茶。在过去,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大都为沱茶与饼茶,多供出口。制成紧压的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输。

散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