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象州县独崖山巨型石刻:神秘的历史之谜

发表时间: 2022-05-30 17:11

在广西中部的象州县罗秀镇下那曹村往西约两公里处,有一广阔的远古时期洪水冲积平原,平原上有一山奇峰兀立,甚是壮观。此山当地人称为独崖寺,山体基本全为石灰岩,山腰山顶或崖壁缝隙權木苁生,山脚南北两面皆有小河流经,东南面山脚有一寺庙,之上是一大片垂直峭壁,正中位置刻有“东南保障”四大字,每字高1.7米,宽1.5米,远远望去,极为醒目。

独崖山下

  那么,这四个大字究竟是什么人什么时候给刻上去的,当时又是出于什么原因什么目的要刻上这几个大字呢?为此笔者专门走访了不少当地村民,没料竟没有一个人懂得这石刻来历,有的甚至说,不要说我们不知道,就是村中九十多岁的老人说,他们小时候就见有这几个大字了,也不知什么时候什么人给刻上去的。最后笔者还是联系到当地一个叫黄显良的退休老县长,由他联系一名叫闭振怀的律师(下那曹村人),才终于了解这四个大字的来龙去脉。

象州县原副县长黄显良

  清朝同治年间,即1860年前后这样,有一个二十二岁年轻人名叫冯经怀,是象县中平乡大普化村人,有一天晚上,他独自一人到独崖山东南面的河滩上守渔梁。这渔梁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即是在一条河的浅滩处,利用河里的鹅卵石往上游方向堆砌成一个大V字型,这样河水沿着这V字流到最窄处,水流就变得更湍急,再在这最窄处将下面掏空,上面铺一层竹竿,四周围栏,边上再用石头堆一个平面,可休息或睡觉,这样就做成了一个渔梁。鱼的习性一般到了秋季,就会往下游,寻找深潭暖水区过冬,它们游啊游,来到V型区最窄外,因为水流湍急,一下子就被冲到竹床上,渔人便可去捡鱼了。

独崖山旁浅滩

  话说这叫冯经怀的年轻人,当晚便在他做的渔梁边上睡觉,只等着鱼儿游下来。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睡觉的当口,上面的大瑶山却连续下了好几个小时的瓢泼大雨,等到下半夜洪峰一下子便冲到独崖山脚下,并把熟睡中的冯经杯给卷走。小伙子冯经怀向来水性效好,被洪峰卷走一段距离后,他努力浮游出水面,恰好看见有一段木头在身边,他便紧抱着这段木头随水漂流。漂啊漂,也不知过去了多少时间,其间也不知历经多少急流险滩,等到天渐渐发亮,早已筋疲力尽的冯经怀四周一看,发现自已竟被冲到一条更大的河中。这更大的河即是运江镇地段的柳江,距离独崖山可是好几十公里呢!幸而这运江镇上有不少靠打鱼为生的船家,当时有一条船正停靠在河边,船上女主人早上起来到船头漱口洗脸,突然便发现河中竟有一个人抱着一段木头漂浮在河心,于是急忙叫丈夫快出来看。随后男船主便把渔船摇过去,救起了冯经怀。

  再说冯经怀家人第二天并不见冯经怀归家,又见发如此洪水,随后两天连同众亲友沿河寻找,皆不见踪影,料其已无生还可能,悲痛下只得为他设灵棚,请道师超度等事。却不料数天过后,冯经怀竟自运江镇步行回家,家人及全村无不惊愕不已,认为冯经怀被大水冲走而不死,必是获得神灵庇佑,遂于独崖山东南面水潭之上的山脚下,用茅草搭建寺庙,以为四时供奉。

  然而数十年后,随着岁月变迁物是人非,另加风雨摧残,冯经怀家所建寺庙早已塌毁,仅剩残迹。时有中平乡仁义村举人李天球和良山村乡绅韦象斋同游独崖山,忽见山下荆棘苁中竟有一寺庙残迹,后又从村民口中获知以上传说事,顿有感悟,遂萌生重建寺庙之意,复为信徒供奉。商议后,韦象斋承诺出资复建寺庙,后李天球又撰书“东南保障”四字,请工匠刻于寺庙之上峭壁。

独崖山寺庙及石刻

  对于这个独崖山石刻来历的传说,笔者个人认为可信度还是较高,不像是杜撰,毕竟时间地点人物较为详尽。可是认真思量了一下“东南保障”这几个字,又总觉得事情也许并不那么简单。如果单纯只为“神灵保佑”事,只须复建寺庙即可,花那么大人力物力在悬崖上刻如此几个大字,总觉得另还有更重要的事。那么更重要的事究竟是什么事呢?为此笔者在网上搜索时输入了“东南保障”这几个关键字,果然有所发现。在四川的富顺县普安村石灰溪岩壁上,亦有“保障东南”石刻,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所刻,目的是为了彰显和记述清咸丰年间富顺县地主团练镇压李永和、兰朝鼎农民起义事。

那么广西象州县独崖山的“东南保障”石刻,是否也有类似情况呢?为此笔者又查阅1850年至1900年这段史料,结果发现独崖山一带有太平天国与清军作战一事,后又有时为两广总督李鸿章提出的“东南互保”。

独崖山峭壁石刻

一百多年前,即1851年,太平天国于广西桂平金田村初举事,西出紫荆山,击退数路围剿之清军后,因平南、金秀多高山,遂计议绕道由武宣、象州北上,遣石达开率西路军为先锋。不料到达中平时,探马来报:前路被清军堵截。闻报,石达开亲往视察,得知清将为乌兰泰,已占据独崖山、马鞍山作军事瞭望哨。两山为北进之咽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特别是独崖山,四面峭壁,山下又有清军重兵布防,如何才能攻克呢?石达开立招众将商议,后有村民献策,言独崖山南面为河,清兵必不为意,若遣敢死队从此处上山,必能出奇制胜。石达开大喜,立招敢死队,应者竟逾百人。后为避目标显,只精选十七人,征村民渔排,扮渔翁样顺河而下。既至,此处果无清兵布防,十七勇士立弃舟排,攀崖而上。到得峰顶,勇士们忽如神兵天降,一阵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由于事发突然,驻于山上之清兵猝不及防,又不知上来多少敌兵,俱吓得目瞪口呆,惊慌间跳崖和被砍杀者计二百余人。而此时,石达开亦率众向山下清兵猛攻,清兵见山上失守,皆四散而逃。后石达开分兵,不出一个时辰,亦攻下马鞍山。这一战大获全胜,太平军由此拉开北上的序幕。

独崖山

  李鸿章提“东南互保”的历史背景是这样: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在剿灭太平天国后,不料又迎来更大灾难。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义和团运动在北方如火如荼。千里之外,正在广州的李鸿章,凭着自己丰富的政治和外交经验,已经嗅出了暗藏的危机。1900年6月初,年近80东山再起就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收到一封北京发来的电报。电报是大清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发出的,电文里描述了北京的严峻形势,此间局势极其严重,各国使馆都害怕受到攻击,并且认为中国政府即使不仇外,也无能为力,如果发生事故或情况不迅速改善,定将引起大规模的联合干涉,大清帝国可能灭亡。

这年春天,义和团运动在清政府的默许下,在北方已成燎原之势。清廷从6月16日到19日,连续召开四次御前会议,讨论下一步如何对待义和团。最后,慈禧决定,利用义和团对洋人开战,并于7月28日、8月11日,分别将持反对意见的徐景澄等五个大臣外死。6月初,以大红粗布包头手持大刀的义和团拳民万人自四方涌入北京。慈禧从颐和园回宫途中,看见道路两旁义和团拳民络绎不绝,他们表演着“刀枪不入”的绝技,边齐声呐喊“扶清灭洋”的口号。见此情景,慈禧当即决定给北京的义和团发放粳米二万石、银十万两。

义和团进入北京后,反洋运动愈演愈烈,在京的传教士、教民、外国商号、银行甚至西药店,都成为攻击的目标。义和团还一度冲入宫中,企图捉拿光绪皇帝,结果慈禧发了一通火才平息了下来。教徒和外国人纷纷躲进使馆,筑起街垒拿起武器。这时,北京的对外电讯已经中断,但北京和济南间的八百里加急驿马,还可以照跑,往返一次需要6天。此时坐镇山东的,是李鸿章的亲信袁世凯。山东省通往全国的电讯比较畅通,李鸿章为及时了解京城动态,派次子李述方长驻济南,掌管电讯,随时通报信息。

英国人赫德担任大清海关总税务司已经37年了,此时也躲在北京东郊民巷的使馆区里。他在日记中写到:“可怜的中国到了这个节骨眼,还没有觉醒,认清变革势在必行,中国人历经2千年来的驯化,热血早已冷却,不过我认为这些日子以来的绝望,会使热血以最狂暴的方式沸腾。”

李鸿章立即向慈禧发电,强调如果不停止排外行动,大清帝国可能灭亡。6月17日,以保护使馆为名成立的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的门户大沽口炮台,三天后天津陷落,联军向通州进发,通州距北京仅20公里。迫不得已,慈禧太后在19日颂布诏书,宣布与各国进入战争状态。清廷的宣战书在世界历史上看起来很离奇,它宣战的对象不是某个国家,而是“各国”,这等于说是在向整个西方世界宣战。

李鸿章在南方得知宣战的消息后,用手杖触地,气得老泪纵横。在场的官员从未见过铮铮铁血的李鸿章,如此情绪失控。不久,袁世凯传来朝廷电报,要李鸿章及各省封疆大臣率兵北上,共同灭洋。李鸿章的回答是:“此所谓乱命也。”意思是,这电报是假的,两广拒不执行。这是李鸿章平生唯一一次对朝廷说不,他说:“廿五矫诏,粤断不奉”。矫诏就是伪诏书,他说肯定是旁边一帮人蒙蔽了慈禧太后,一个国家怎能向8个国家宣战,所以这根本不是老佛爷所能做的事。李鸿章还认为各省勤王是无稽之谈,不等勤王部队到达,北京就已经沦陷了。李鸿章说朝廷的圣旨是矫诏,正是他老谋深算的地方,这一说法为日后与西方议和留下了伏笔。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与李鸿章确定了共同抗旨,以求东南互保,长江中下游地区免遭战火涂炭。

  基于以上两段历史背景,所以笔者有一个大胆的猜测:上面提到的民间传说,冯经怀家为感神灵庇护,于独崖山建寺庙是在1860左右,而乡绅韦象斋重建寺庙及举人李天球题“东南保障”是在数十年后,恰好正是两广总督李鸿章主张东南互保这段时间。为此笔者推测,广西象州独崖山峭壁上大型“东南保障”四大字,很可能还有当时官府行为在内,目的是宣传和警示作用。至于为何要刻在独崖山,其一是独崖山及附近一带,曾是太平天国起事之初与清朝军队有过一次较为惨烈的战争,太平军由此地拉开北上的序幕,随后横扫几乎大半个中国,差点儿倾覆清王朝。其二当时广西陆路并不发达,大多依靠水路,而独崖山恰好临河,船只上下只要一抬头,即可见山崖壁上显目大字,起到极好的宣场作用。

  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个人推测,并无证据佐证。至于独崖山大型石刻真实的来历,还有待专家学者深入地探究和考证,还历史以真相。

独崖山下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