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中国人的讲究与品味

发表时间: 2023-04-11 08:21




⬆️ ⬆️


春日好时节,饮茶正当时。喝茶不能不知陆羽,爱茶不能不读《茶经》。陆羽的《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茶学的开山之作,被称为“茶叶百科全书”。全书分为十篇: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本文摘自第六篇——六之饮,介绍饮茶风俗和饮茶的方法。一杯清茶,一本好书,一起感受茶文化中蕴含的人生智慧。





六之饮


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翼而飞,毛而走,呿[1]而言,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饮啄[2]以活,饮之时义远矣哉!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3]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滂时浸俗[4],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5]


[1]呿(qū):张口貌。

[2]饮啄:饮水啄食,引申为吃喝。

[3]蠲(juān):消除。

[4]滂(pāng)时浸俗:流传广泛,成为社会风气。

[5]比屋之饮:家家户户都饮茶。


禽鸟有翅而飞,兽类毛丰而跑,人开口能言,这三者都生在天地间,依靠饮水啄食来维持生命活动,饮的现实意义是多么深远啊!

为了解渴,就得喝水;为了消愁解闷,就得饮酒;为了提神而解除瞌睡,就得喝茶。

茶作为饮料,开始于神农氏,由周公旦做了文字记载而为大家所知道。春秋时齐国的晏婴,汉代的扬雄、司马相如,三国时吴国的韦曜,晋代的刘琨、张载、陆纳、谢安、左思等人都爱喝茶。

后来饮茶流传广泛,逐渐成为风气,到了唐朝,非常盛行。在长安、洛阳这东西两个都城和湖北、四川一带,已是家家户户都饮茶了。






饮有觕[1]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2],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3]茶。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于戏!


[1]觕(cū):同“粗”。

[2]乃斫(zhuó)、乃熬、乃炀(yáng)、乃舂(chōng):斫,砍伐取叶;熬,蒸茶;炀,烘焙使干;舂,碾成粉末。

[3]痷(ān):与“淹”“腌”通,浸渍或盐渍之意。


饮用的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分别用斫开、煎熬、烤炙、捣碎的方法处理后放入瓶罐里,用沸水冲泡,这是浸泡的茶。

或加入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煮沸很长时间,或把茶汤扬起使之变得柔滑,或煮好后把茶上的沫去掉,这样的茶无异于倒在沟渠里的废水,可是这样的习俗流传不已,可惜!







天育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猎浅易。所庇者屋,屋精极;所著者衣,衣精极;所饱者饮食,食与酒皆精极之。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阴采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别也;膻鼎腥瓯,非器也;膏薪庖炭,非火也;飞湍壅潦[1],非水也;外熟内生,非炙也;碧粉缥[2]尘,非末也;操艰搅遽[3],非煮也;夏兴冬废,非饮也。


夫珍鲜馥烈[4]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已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


[1]飞湍壅潦(lǎo):飞湍,飞奔的流水;壅潦,停滞不流的水。

[2]缥(piǎo):青白色或淡青色。

[3]遽(jù):快速。

[4]珍鲜馥烈者:香高味美的好茶。


天生万物,都有它最精妙之处。人们擅长的,只是那些浅显易做的。遮蔽风雨的是房屋,房屋构造精致极了;所穿的是衣服,衣服做得精美极了;饱肚子的是饮食,食物和酒都精美极了。

就茶而言,茶(要做精致)有九个难处:一是制造,二是鉴别,三是器具,四是用火,五是水质,六是炙烤,七是碾末,八是烹煮,九是品饮。

阴天采摘,夜间焙制,则制造不当;凭口嚼辨味,鼻闻辨香,则鉴别不当;用沾染了膻腥气的锅碗,则器具不当;用有油烟的和沾染油腥气的柴炭,则燃料不当;用流动很急或停滞不流的水,则用水不当;烤得外熟内生,则炙烤不当;捣得太细,成了青绿色的粉末和青白色的茶灰,则碾末不当;操作不熟练,搅动太急,则烹煮不当;夏天才喝,而冬天不喝,则品饮不当。

珍贵鲜美馨香的茶,一则茶末只有三碗。其次是五碗。

假若喝茶的客人达到五人,就舀出三碗分饮;达到七人,就舀出五碗分饮;茶客在六人以下(实际即六人),不必管碗数,只要按缺少一人计算,把原先留出的“隽永”来补所缺的人就可以了。






之赏



本篇主要阐述饮茶的意义和作用、饮茶风尚的沿革和饮茶的习俗。

陆羽认为,饮茶有别于正常的解渴,也没有酒的消愁之用,其主要作用在于消睡提神。

从远古时代起,中国人就开始饮茶,到了唐代,饮茶之风已遍及千家万户。当时民间流行开水浸泡的末茶,或把茶和葱、姜、薄荷等物一起煎煮,陆羽很反感这样的茶汤,他推崇用单纯的茶饼经过炙烤、碾末煮出来的茶汤,这个观点对后代文人饮茶风尚影响至深。

当时,茶的制作和烹煮流程复杂,每一环节稍有不慎就会影响茶汤的品质。

陆羽对制茶、煮茶工艺的要求看起来有点严苛,但严苛的背后是对茶俭约、纯净、朴素品性的尊敬。

谈到具体的饮用方式,陆羽再次强调“茶性俭”的精神,一则茶末,只煮三碗才能鲜香可口,最多不能超过五碗,群饮时茶碗的数量一般要少于茶客的人数,这样的饮茶方式在当今的闽南地区还有传承。

在本篇,陆羽换了一种写法,先从大处落笔,连类而及饮茶,如论述饮茶的功效和茶汤品质的不易控制,文笔奇肆,节奏鲜明,错落整饬的文字间流淌着自由奔放的气息,有点怀素狂草的味道。



/ 陆羽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在袅袅的茶香之中品读《茶经》
感悟茶圣陆羽“精行俭德”的传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