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丹看展":西山石刻艺术在永定河文化博物馆的呈现

发表时间: 2023-06-19 11:24



永定河文化博物馆的前身是门头沟区博物馆,是北京市第一个区县级地志性综合博物馆。2003年9月29日新馆竣工,新馆占地面积5330平方米,建筑面积10120平方米,共分五个展厅,面积4000平方米。此外,还有多功能厅、会议室等辅助设施。迁入新馆后,博物馆陆续推出《龙泉务窑考古发掘成果展》《从历史走来的门头沟》两个基本陈列。还先后举办了《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图片收藏展》《华影争艳迎奥运——全国皮影传统流派雕刻精品邀请展》等40余个专题展览。2008年3月28日起,永定河文化博物馆免费向观众开放,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社会文化教育和科普展览展示的功能。



近日,永定河文化博物馆推出了“西山铭记 永定石语——永定河文化博物馆珍藏石刻展”,80余件石刻、40余件拓片以及一批珍贵的历史图片为观众讲述门头沟区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其中九成以上展品为首次亮相。



这次石刻展分为“文修武偃 物阜民安”“世代供奉 千年传承”“先烈英魂 丰碑永存”“巧夺天工 石上丹青”四个单元,展厅面积700余平方米,收藏了永定河文化博物馆建馆近40年来搜集保护的辽金到民国时期的文物石刻,涉及宗教、历史、长城、水利、民俗、墓葬等文化。这些展品反映了京西地区千百年来的经济发展、民风民俗、红色历史和工匠技艺等多方面,展现出石刻作品的独特魅力。



文修武偃 物阜民安



门头沟,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永定河水,如巨龙蜿蜒山谷之中,京西古道,似纽带连接京西与大漠。古老关隘,保佑京师安定。石材煤矿开采和琉璃烧造,造福一方百姓。



优越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矿藏、和平的环境,使得数百年来门头沟百业兴旺、物阜民丰;百姓明礼修身、和睦相处。明清以后,更有文人墨客至此寄情山水,达人显贵以此为含笑九泉之地。


文物展示

石五供(三件)


此三件石雕名为石香炉、石花觚、石蜡扦,为石五供中的三件。香炉高45厘米、直径32厘米,石花觚,高61厘米、直径24厘米,石蜡扦,高56厘米,底径22厘米。这几件文物2009年9月出土于妙峰山镇陇驾庄村。当年,人们在施工中发现并清理了一座清代古墓,出土了石五供中的三件,并上交永定河文化博物馆。


五供为古代时人们祭祀神灵与祖先时陈设在供案上的五件器皿,包括宝鼎(香炉)一只、蜡扦和花觚各一对。明清时期皇陵和贵族墓地在享堂前,也大多设有石供桌和石五供。石五供的花觚(花瓶)系从殿堂内的铜、锡、瓷类“灰筒”演变而来的。此觚主体作双耳束口圈足之瓶状,颈饰回纹,上承火焰宝珠,双面饰如意、寿山、仙草。


世代供奉 千年传承



门头沟地区山明水秀,自古就因名刹古寺众多被称为“京西圣地”。自西普永嘉年元年(公元307年)起,门头沟就开始兴建佛教寺院。潭柘寺、戒台寺等佛教寺院全国闻名;道教名刹妙峰山碧霞元君娘娘庙“照远不照近”,数百年香火鼎盛。



目前,门头沟仍有保留下的古代寺院建筑、香道及遗址数百项,记载寺院历史和宗教内容的碑刻、摩崖逾百处。通过这些石雕石刻可以得知,众多寺院得以千百年不衰,完全得益于当地百姓的捐资捐物、世代供奉。而虔诚的宗教信仰,也造就了门头沟人乐善好施、诚信友爱的美德。而淳朴友善的民风,又保证了本地族群的生生不息、成长壮大。


文物展示

转轮王石像 明

高100厘米 宽54厘米 厚24厘米


此石雕为“明宝林寺转轮王石像”,出自永定镇冯村宝林寺,外形呈火焰型。该石像双面刻,正面孔雀明王双臂环抱法轮于胸前,肩上部饰翎毛,左右胁侍侧身而立。法轮中心开光,内浅浮雕结跏趺坐佛像一尊。外区六格无饰,寓“六道轮回”之义。明王双爪分别抓住其左右胁侍之一足,共立于缠绕龙身之上。石像背面线刻火焰纹。最下承以残断莲座。此类石像北京地区罕见。


先烈英魂 丰碑永存



门头沟区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1920年“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员王复生来到门头沟矿区,在这片土地上播撒下革命的火种。自此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门头沟地区的革命运动一直持续不断。七七事变后,这里的抗战烈火更是熊熊燃烧。八路军在这里英勇抗战,老区人民同仇敌忾,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保卫家乡。新中国成立后,仍有英雄儿女在改善老区交通状况、修建铁路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里展出的石刻、石碑的图片和拓片,铭刻了他们的姓名,记录他们的英雄事迹。据统计,门头沟区内有烈士纪念碑、雕塑共58处。这些石刻、石碑告诉人们,要以先烈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文物展示

宛平县八年抗战烈士纪念碑


原碑坐北朝南,为方形屋檐塔式结构,高8.75米,首层四面各宽2.2米,底座为正方形,总面积5平方米,高0.4米。


纪念碑于1946年7月7日落成。宛平县党、政、军、民各界万余人参加了庄严肃穆的揭幕仪式。纪念碑整体呈铁灰色,象征宛平县人民抗战的钢铁意志;金黄色圆形塔顶象征烈士们的功绩与日月同辉;方形碑体表示宛平人民一年四季怀念为国捐躯的烈士。4块碑石镶嵌有宛平县各区、村牺牲的472名烈士的姓名、职务及出生乡里;南面碑石,碑额分2行横刻“豪气长存,英名千古”,中间竖刻“宛平县人民八年抗战为国牺牲烈士纪念碑”18个大字,两侧竖刻碑文。此碑于1998年迁于斋堂宛平抗日革命烈士纪念园内,园内还建有多座雕塑、汉白玉浮雕,反映抗战历史。


巧夺天工 石上丹青



石刻文物,可谓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之奇葩,融雕塑、书法、绘画、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其凝聚了古代艺术家和大国工匠的才艺、智慧,以及中华民族特定的审美情趣、礼法制度,若能细心品读、心慕手追,可与古人心融神会,重识人生真谛。



文物展示

紫石,为门头沟潭柘寺老虎山一带特有的石质矿产,为雕刻砚台的上好石材。紫石砚温润细腻、研之无声、易于发墨、且经久不干。早在明正统年间,宫廷就曾专门组织过开采紫石,山上现仍存有明代碑石,上书:“内官监紫石塘界、钦差、提督马鞍山兼管理工程太监何立”。


紫石砚


如今,紫石雕刻技艺仍在传承之中,成为门头沟地区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像、永定楼砚、鸟巢砚几件展品为门头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孔祥斌先生雕刻,作品显露出紫石的特点和他的高超技艺。



鸟巢砚 当代

长60厘米 宽23厘米 高23厘米


该砚选自优质的潭柘紫石,根据国家鸟巢体育馆微缩而成。鸟巢体育馆是全球唯一的举办过两次奥运会的场馆。


石刻无声无色,可它如歌如画,传唱了西山脚下千百年的沧桑岁月,铭记了永定河畔道不尽的悲欢离合。此次石刻展览,是永定河文化博物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的又一次尝试。


展厅展示



来源:京华丹心编辑探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