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毛尖茶:贵州的基因密码解析

发表时间: 2020-01-06 11:24

按:多年以来,各种贴着“都匀毛尖”标签的外地冒牌货充斥着贵阳、都匀等地的茶叶市场,让普通消费者难辨真伪,令本土茶人茶商深受其害。长期以来,都匀毛尖一直都在被“仿造”,已经严重扰乱了都匀毛尖茶市场。为什么都匀毛尖茶那么容易被假冒?深究原因,就是品种问题。目前,黔南州大面积种植的茶叶品种仍然是福鼎大白,和其它地区种植的品种一样。品种一样,如果按照都匀毛尖茶的加工工艺生产,能不以假乱真吗?这就是都匀毛尖茶最深的隐痛。没有自己的优良品种,都匀毛尖就失去了“魂”,失去了在激烈市场上拼杀的“杀手锏”。多年来,为了培育本地优良品种,很多黔南茶人付出了艰辛努力。

都匀茶园

2017年初,黔南州政协主持开展全州茶树种质资源野外普查,基本摸清了全州茶树种质资源家底,整理出版了《黔南茶树种质资源》一书,建立了黔南茶树种质资源圃,搭建起新品种选育的研究平台,用科学的数据,揭开都匀毛尖优良种质基因的神秘面纱,为巩固提升黔南茶产业探索新模式。

2019年11月26日,黔南苗岭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元安突然打来电话说,贵定的李金石老人来了,想见记者一面。

李金石是贵定云雾贡茶现代工艺的创始人,80岁高龄的他,为了见记者,特地从贵定坐汽车来到都匀,并且采访结束后要当天赶回。是什么重要事情,值得一个老人在寒冷的冬天几经周折赶过来?

李金石老人要说鸟王种的培育问题。老人是都匀毛尖茶的第一批开拓者,做茶几十年,为“鸟王种”耗尽了心血。

“想在有生之年看到鸟王种的大面积扩繁!”老人说,在鸟王村的深山里,他标记着30多棵古茶树,几十年的实践验证,这是做都匀毛尖茶的优良品种,他希望,把自己研究多年的心血贡献出来,为黔南茶产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培育属于都匀毛尖茶的特色优良品种,是他毕生的心愿,也是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茶山采茶忙

“鸠占鹊巢”的困境

从冬天开始,茶人们就在准备着迎接春的到来。每年这个时候,陈元安又变得忧虑起来,“每年春茶上市,各种贴着‘都匀毛尖’标签的外地茶充斥着贵阳、都匀的茶叶市场,普通消费者难辨真伪,都匀毛尖遭冒充的情况一年比一年严重。”


陈元安的焦虑,也是很多本土茶人和茶商的担忧,面对外地冒牌茶的大军“犯境”,人们担心都匀毛尖有一天会被外来冒牌茶叶“鸠占鹊巢”。

外地茶凭借什么能够“以假乱真”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都匀毛尖,挤占都匀毛尖的销售市场?黔南州政协主持开展的黔南州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调研课题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魏明禄向记者介绍都匀毛尖地方种质资源研究情况

黔南州政协主席魏明禄介绍,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全州茶园管护水平总体不高,投产茶园长势差、发芽率低、芽头弱、产量低,幼龄茶园杂草丛生、投产推迟。以四川雅安茶青作比较,一是茶园产出率低,全国亩均茶青约500斤,四川雅安亩均茶青近1000斤,而黔南州亩均茶青却不足80斤;二是采摘成本高,黔南州每天人均采摘量仅为雅安的五分之一,采摘单价居高不下,独芽高出雅安茶3.2倍,一芽一叶高出雅安茶9.1倍,一芽二三叶高出雅安茶3倍。此外,由于管理粗放,导致茶青市场混乱,生产茶青不如收购茶青,影响了茶农投入生产的积极性。

让黔南茶叶受局限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黔南州生产加工的都匀毛尖茶主要原料,大部分是福鼎大白茶、福云六号品种。福鼎大白茶等外来品种占比高达70.79%,本地种仅占29.21%。”魏明禄说,采用福鼎大白茶制作都匀毛尖,虽然品质较为接近,但可复制性太强,外地茶叶容易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从而挤占都匀毛尖的销售市场,影响都匀毛尖的品牌声誉。

李金石老人接受记者采访

别人用一两百元一斤的生产成本来和我们600元一斤的生产成本PK,早已分出胜负。

课题组调研发现,武夷岩茶、云南普洱茶、信阳毛尖等名茶,均是采用本地特有品种制作,基本不可复制,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市场不断扩大。

因此,都匀毛尖的突围之策,可从品种下手,找到属于自己的基因密码,让别人望尘莫及,无法仿冒。

“内含乾坤”的生机

对于茶叶的好,普遍认为是“好山好水出好茶”。然而,《中国名茶志》载:“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构成茶叶自然品质的决定因素是茶树品种,名茶贵在品质。”

“国际名茶评选工作到目前为止一共举行了十二届,我们参加了七届,凡送出去的茶样从来不会得银奖,全是金奖。”李金石说,生长在云雾山麓的诸多茶树品种中,唯有用鸟王种生产的名茶,才具有一种独特的蜂蜜香,这是从品种里带来的先天优势。

对此,“中国制茶大师”、黔南州农科院副院长欧平勇也认为,从历代皇家贡茶到中国十大名茶,都匀毛尖之所以如此辉煌,除了工艺、环境等关键因素外,地方品种所包含的丰富内涵物质不应该被忽视,这就是都匀毛尖茶的基因密码。

欧平勇介绍都匀毛尖茶地方品种特性

2014年,黔南州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开展了一项“都匀毛尖成分与功能等基础研究”的课题,对都匀毛尖茶进行生化成分系统研究和生理功能研究,从科学的角度,对都匀毛尖品质进行了诠释和分析。

课题组将4个地方品种的都匀毛尖茶样与来自安徽、江苏的同类茶叶茶样进行分析比对,结果表明,地方种都匀毛尖春茶水浸出物、氨基酸、黄酮、叶绿素、生物碱等与绿茶品质紧密相关的生化成分含量,均高于对照样,其中春茶水浸出物平均值高出对照样8%以上,氨基酸平均值高出对照样6%以上。

此外,通过对比研究,在黔南境内生产的福鼎大白都匀毛尖茶品质也明显高于对照样,而本地种都匀毛尖茶生化成分又明显高于福鼎大白种的都匀毛尖茶。地方种都匀毛尖茶中,贵定鸟王种的氨基酸总量最高。而氨基酸和茶多酚的天然比例,造就了都匀毛尖独特的滋味口感。

这份研究,给黔南茶产业指明了方向:优良的地方品种+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独有的茶叶加工工艺,才能让都匀毛尖突围眼前困境。

“正本清源”的抉择

“本地生、本地长、本地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魏明禄一语道出了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的“命门”。他认为,茶是地域性很强的商品,生态环境是茶的第二特点,认识茶的特色,根源在于了解它的种质资源,选育出优良的品种,对现有的茶园进行提质改造,这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使命。

“由于都匀毛尖茶地方品种保护工作滞后,长期以来,黔南地方品种的优势没有显现出来。”欧平勇说,都匀毛尖茶要在市场竞争中攻城掠地,必须要加强基础研究,实现品牌正本清源,这是黔南茶人茶企和专家学者的普遍共识。

2002年开始,李金石就开展了鸟王种高产优质茶树单株选育工作,前后个人投入40多万元,选育出170多个单株,但最后遭遇经费、人力不足等困难没能继续。2007年以来,欧平勇将精力放到都匀毛尖地方群体种的选育上,走遍全州20多个乡镇采集了上千棵古茶树的原生枝条进行扦插,建起了包含福鼎大白、安吉白茶两个国家级良种和贵定鸟王种在内的茶种资源库,开始了品种的对比试验,选育工作进展到单株选育和近亲DNA检测时,他的研究也同样遭遇到了难以为继的经费困境。

2017年初,黔南州政协主持开展全州茶树种质资源普查,从黔南州茶办、科技局、发改局以及平塘县、都匀市等部门和县市,抽调专业人员组成调查组,对全州茶树种质资源开展野外普查调研,车行人行4万多公里,采集茶树种质资源样本512份,拍摄图片400多张,获得17500个数据项,基本摸清了黔南茶树种质资源家底。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虞富莲在黔南州考察时认为,黔南可称得上是茶树物种多样性区域之一。“黔南目前拥有大厂茶、五柱茶、秃房茶和茶5个种、3个待定种和2个近缘植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同时建立了资源信息数据库和标本陈列室。”魏明禄说,运用调研成果,黔南州政协在平塘县大塘镇建起200亩茶树种质资源圃,100亩选育圃,入圃资源样本512份,有序保存基因母本。


“做基础研究急不得,选育品种的时间长达5年以上,母树确定以后,要观察选育茶树的生长稳定性,进一步检查结果,请专家机构评估,然后才是命名,开展区域试验,品种认定,继而推广。”魏明禄说,目前入圃的苗长势良好,已经做了大量的观察记录,从已经做的50多份茶种样本化验结果来看,均优于现在栽种的茶品种。相当部分株系适制性广、品质好,是加工都匀毛尖的优质原料,具备开发多茶类的资源基础,且不易被复制。

课题组不是简单的从大家悉知的地方品种里选育单株,而是对黔南全州茶树种质资源进行摸底调查,收集最基础的资源和数据。“从目前研究的情况看,我们从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中,有可能选育出比鸟王种更好的品种,而且机率是非常大的。”课题组成员、黔南州农科院技术员张丽娟介绍,选育出一个优良品种,除了品质外,还有苗木成活率、产量、抗性等指标,如果简单的从现有地方群体种里选育单株,它有可能会在某个方面有优势,但在其它方面,可能会存在缺陷,而课题组的目标,是要选育出性状优良且稳定的地方品种。

魏明禄整理出版的《黔南茶树种质资源》一书,成为课题研究的一大成果,对黔南本地优质茶树种的自然环境、种群数量、类别、分布状况、保护与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论述,为黔南茶产业研究、优质茶树品种选育、消费者甄别品鉴提供了科学翔实的参考依据,填补了贵州茶树资源研究方面的空白,开创了贵州茶树种质资源调查研究的先河。

采访手记

历时一年多,足迹遍及黔南州内有茶树生长的乡村,人车行程4万多公里,采集叶、花、果等有价值的实物标本416份,拍摄图片400多张,获得17500个数据项,基本摸清了黔南全州茶树种质资源情况……

摸清茶树种质资源家底,选育出优良的茶树品种,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石。都匀毛尖茶要做大品牌,必须竖起“地方名优特”的旗帜,这是黔南茶人茶企和专家学者的普遍共识。而目前,黔南全州160万亩茶园面积中,福鼎大白茶等外来品种占比高达70.79%,本地种仅占29.21%,这无疑是黔南茶产业的短板和瓶颈。

课题组在全面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将分布于黔南崇山峻岭中的地方茶树种质资源进行科学梳理,从资源总量、种类分布、历史人文、保护利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论述,不仅具有较高价值的科研意义,更有利用本地独特优势资源,促进都匀毛尖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实践意义,达到了“便于学者方家参阅、让种茶人清楚,喝茶人明白”的综合效果。

目前,黔南茶树种质资源圃建设工作基本完成,种植资源样本512份,资源圃按照自然生长区与栽培种植区进行规划,栽培种植区主要是利用资源开展育种工作,自然生长区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分辨茶树资源的原生状态。茶树种质资源圃作为新品种选育的研究平台,建成后,必将为黔南名特优新茶叶品种选育提供保障。

(来源:天眼新闻;文/刘雪红 李庆红 牟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