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一世界,一核一乾坤":德州核雕大师刘铁成揭示方寸之间的真功夫

发表时间: 2022-03-30 11:08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梦晴 郭华春 孙文丽

说起核雕,很多人也许会浮现明朝文学家魏学洢在《核舟记》中描绘的场景。“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我们惊叹其高超的核雕技艺。

在德州,也有这样一位核雕大师——刘铁成,他以刀代笔,以形写神,与作品对话,在方寸之间雕刻出大千世界。刘铁成说,核雕需要耐心和灵感,由于橄榄核、桃核等载体的不规则性,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不仅仅是一件工艺品,更是倾注了手艺人的情感和心血,带有手艺人个人的印记,柔软、细腻、有温度、有内在。

3月28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见到了刘铁成,他正一手托着橄榄核,一手拿着刻刀,专注地坐在工作台前创作核雕,台上摆放着一些桃核和橄榄核,还有几十把刻刀、砂纸等工具。在他的手中,一刀又一刀,如魔法一般,罗汉的五官渐渐在橄榄核上显现。“你们别看我一刀刀的,看似很简单,其实需要百分之百的专注力,这背后是成千上万刀基本功的练习。”刘铁成说。

刘铁成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大学四年让他的美术功底更加深厚,也为他今后的雕刻打下了基础。刘铁成告诉记者,与核雕结缘,源于一场旅游,2011年,刘铁成去阳朔旅游时,见当地有许多用橄榄核雕刻的工艺品供游客选购,看到小小的橄榄核能做成如此精巧的工艺品,他产生了很大兴趣,也萌生了自己做核雕的想法。

回到家中,刘铁成查阅了有关核雕工艺的资料及文献,深入了解核雕工艺的历史,并且去了福建、苏州舟山村等地学习,在购买了原料和工具后,刘铁成开始了第一次创作。“第一次刻的是罗汉,过程还挺难的,因橄榄核硬度很高,刻起来也很费劲,刻一会儿手就抽筋了,而且刻刀非常锋利,手上划的几乎都是伤口。”刘铁成用了整整一星期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过程虽然辛苦,但是看到自己作品成功的那一刻,他心里满满的成就感。随后,刘铁成师从潍坊核雕大师都传恭,还定期观摩学习其他核雕大师与艺人的作品,融入自己的感悟与技法,雕刻技艺日渐精湛,渐渐地在这个圈子里有了名气。

橄榄核、桃核本来都是特别平凡的物体,然而经过核雕师高超技艺的雕刻,成为了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一定要了解每一个核的脾气,每一个核的形状大小都不相同,纹理复杂,需借助其‘形’与‘势’下刀。并且,湿度、温度变化会造成核的开裂,在雕刻中还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出现虫眼、坏核等。核雕做的是减法,所以每次下刀既要准又要稳。”刘铁成向记者介绍,核雕工艺繁多,从相核、构思、动刀、精修、抛光……每道工序都很有讲究,一件简单的核雕需要雕刻上万刀,最后要进行二十遍以上的打磨抛光,大约耗时一天半,复杂的作品可能会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

“越大或者越小的橄榄核卖的价格越高,品相好的一颗能卖出几千、上万元。所以在雕刻的时候要小心,不然就浪费了。”在采访中,刘铁成向记者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些作品造型各异,除了人物、动物、山水等传统题材,还有一些造型夸张、具有现代感的漫雕。其中一组作品以魔兽为主题,为了完成这套作品,刘铁成去电影院足足看了三遍的电影;还有一组以橄榄核尖雕刻的十八罗汉耗时两个月,每一个作品直径不足5毫米,五官清晰,表情生动形象。

如今,作为中国核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山东省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负责人,刘铁成表示,核雕每一件作品都是有灵魂的,未来将继续感悟核雕的魅力,不断地进行创作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