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为何封西湖龙井为御茶?

发表时间: 2021-10-07 13:00

首先得实话实说,关于天下第一这件事情,我们姑且听一听,也不必太当真,毕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儿。但是,我把西湖龙井列为天下第一,还是很有些道理的,别的不说,就连国际朋友都公认,“西湖龙井是名茶王国里的绿茶王后”,那么,西湖龙井在茶世界李德江湖地位也就可以确定了。

西湖龙井,是一级名茶,更是一级文化。(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西湖龙井有着“光,扁,平,直”的靓丽外形和“色绿,香郁,味醇,形美”的奇绝品质,如果再加上白鹤峰下的“虎跑水”,那就是活脱脱的“西湖双绝”,堪称茶世界里的一道耀眼星光。

西湖龙井能有今天如此之地位,与一个人的赞誉是分不开的,这个人就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那位“十全老人”——乾隆皇帝。


一、传说:偶遇采茶姑娘的乾隆爷敕封的西湖龙井

传说,乾隆皇帝在位时十分喜欢下江南体察民情(至于是不是像电视剧里那种到处勾搭小姐姐我就不知道了),了解民间疾苦。有一年的某一天,乾隆皇帝来到了杭州的龙井狮峰山下调研基层情况。

乾隆在位六十年,曾经六次下江南,留下很多野史逸闻。(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正在观察大自然的时候,忽然乾隆皇帝的“龙”眼发现了一个采茶的漂亮姑娘,可能是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民情,也可能是看着小姐姐充满了江南女子的灵秀气质心有所动,总之我们的乾隆爷那时候就没羞没躁地凑了上去,有一句没一句的逗着小姐姐说话,一边说一边还学着小姐姐的样子采起茶来。

要说这事儿也是凑巧。话说乾隆爷正和小姐姐聊到相当有气氛的时候,一个不知好歹、极没有眼力见的太监一溜小跑就过来了,他向乾隆汇报了一件必须要汇报的事情,他告诉皇帝:“太后有疾,请皇上急速回京。”这真的是一件大事,十分孝顺的乾隆爷就算再喜欢这位小姐姐,哦,不对!应该是再想进一步探寻民间疾苦,也不可能不顾太后的死活。

于是,听到消息的乾隆也顾不上和小姐姐打招呼,连忙把刚采到的一把茶叶揣在了口袋里,带着一众随从就星夜兼程地赶回北京。

遇见这样的采茶女,难怪乾隆不心动哈。(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回到北京的乾隆爷这才知道,太后其实也没什么要紧,就是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导致双目浮肿,肠胃不适。正在扼腕叹息的乾隆爷一时间心似有些走神,心里可能也恨死了那个太监,却听得太后在那问他:“皇儿啊,你是不是带了什么好东西回来了?怎么闻起来那么舒服那么香?”

乾隆爷也懵了,他哪里带了什么好东西啊,那死太监说得那么吓人,自己是忙不迭地赶回京城的,哪有时间准备礼物。他只好有些抱歉地在自己身上摸索了一会儿,这一摸索不要紧,还真让他发现了东西。

原来,自己那日随手放在口袋里的那些西湖边的茶叶就在口袋里。他把这些茶叶掏了出来,和太后一起闻了一下,果然是这个茶叶发出的香味。太后是个喜欢喝茶的老人家,见到这么香的茶叶,就自然而然地想品茗一番。于是,乾隆就吩咐宫女下去泡了杯茶上来。太后这赶忙趁热喝了一口,浮肿的双眼顿时舒服多了,等到一杯茶喝完,这红肿也消了,胃也不胀了,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乾隆生母画像,也是寿命很长的一个老太太。(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太后很是高兴地说:“这西湖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啊。”太后高兴了,皇帝必须得更加高兴啊。于是,乾隆爷也顾不得去想那采茶姑娘了,立即就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18棵茶树封为“御茶”,专门向太后进贡。至今,那18棵茶树还在胡公庙前巍然耸立着(茶树不高,这里主要指气质)


二、事实:传说背后的那些逻辑,西湖龙井远没有这么简单

上面那个故事是传说,这个传说的事情吧,不可否认确实有一些事实的东西在里面,但你只要往深了一想,很多事情就不那么禁得起推敲了。

有人说,乾隆下江南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标志,你同意吗?(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先不说乾隆下江南的历史,这个帝王将相的逸闻野史多了去了,什么事真什么是假的,你还真不好说。就说上面这个故事吧,太后上个火,远在江南考察的皇帝就立马赶回去,这事你觉得靠谱吗?和采茶女一起采个茶倒也符合逻辑,问题是这个采的茶你随手放在口袋里,能保证回到京城之后它还有香气吗?你要知道,杭州离北京的直线距离就有1100多公里,就算是现代的高铁,去北京也得三四个小时,更何况只有水路和马车可以进京的当年,就算是日行八百的绝世好马,那起码也得将近三天时间。因此,那新鲜的茶叶乾隆要是随手放在口袋里带回京城,不要说香气和治病了,没烂在口袋里让人致病就算胜利了。

因此,这个“乾隆下江南偶遇采茶女,采茶叶治好太后病”的故事的真实性也就可以下结论了。但它依然能够传诵后世,这又是为什么呢?一是因为但凡讲点文化的事情,你要是能够扯上帝王将相,那文化的底气也就足多了;二是老百姓们也喜闻乐见这样的逸闻,你要是正儿八经的硬讲文化,可能愿意听的人没多少,但要是这样穿凿着一个故事,人们就爱听多了;三是最重要的一点,即西湖龙井的确具备这样的实力,人们也不会太过于在意这个故事背后的逻辑性了,毕竟,几乎所有文化都是民间故事加上历史事实的混合物吧。

西湖龙井的历史才是它成为天下第一名茶的终极原因。(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事实上,西湖龙井的“天下第一名茶”称号并非浪得虚名,而且也不是乾隆皇帝一个人的功劳,这里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沉淀和无数帝王将相、文人士子们的称颂。


三、文化:“天下第一名茶”的前世今生,什么才是它的根基所在

乾隆爷把“西湖龙井”敕封为“御茶”,确实给了西湖龙井一个很大的助力,毕竟这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缔造过“盛世”的皇帝。可事实上,西湖龙井的历史远不是这么简单。

早在大唐盛世,茶圣陆羽就在他的茶学巨著《茶经》里记载了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事情,也就是从这时候起,西湖龙井的祖宗就开始在西湖之畔生根发芽了。

灵隐寺是一方神奇所在,几乎所有中华文化的因素你都能在此处找到。(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北宋时期是中国茶道发展的一个奠基和巅峰时期,中国的茶文化也是从这时候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而杭州的龙井茶区到这个时期已初步形成规模,据记载,当时灵隐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和葛岭宝云山产的“宝云茶”已被北宋朝廷列为贡品,专供宋朝皇族饮用。据说,当年苏轼贬谪杭州后,曾经和高僧辩才法师在狮峰山下举办诗会和茶会,苏大学士还曾手书“老龙井”匾额,并写出“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等优美诗句赞颂西湖龙井。

靖康之变后,赵宋朝廷南渡杭州,改名“临安”,设为行在,使杭州成为南宋王朝的事实上的首都,加上西湖龙井原本就是赵氏皇族的饮品,西湖龙井的发展态势就更加明显了。不过,也许是当年皇家离西湖龙井太近的缘故,反而这时期没有太多有一丝的逸闻记载,毕竟,太容易得到的人们都不会太过于珍惜。

西湖龙井真正的大爆发是在元明清三朝,这也是茶文化发展至鼎盛的一长段时期。如果说元代时,西湖龙井还是在寺庙僧侣间颇有盛名、在文人士子间流传甚广的话,那么到了明代,西湖龙井就开始走出寺院,走向民间千家万户了。到明朝万历年间,西湖龙井已被称之为“两山绝品”了。你像当年的江南才子徐渭辑录的全国名茶中,西湖龙井就赫然在列。

等到了清朝,西湖龙井的地位已经难以撼动了。清代学者郝壹恣行考“茶之名者,有浙之龙井,江南之芥片,闽之武夷云。”排在首位的就是西湖龙井茶。等到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之后,他应该是着重考察了西湖龙井茶叶产区,也重点考察了西湖龙井的渊源和历史,了解了它的前世今生,从而才郑重的将这个茶叶钦定为“御茶”。至于乾隆是不是因为西湖龙井治好了他母亲的病,那就不得而知了,总之,这既是乾隆皇帝的抉择,实际上也是历史文化绵延一千余年后的水到渠成。而且,从此带上了皇帝陛下仁孝光环的西湖龙井,不火都对不起乾隆大帝的高度认可了。

事实上也是如此,胡公庙前的那十八株老茶树被乾隆冠名“御茶”后,西湖龙井就以更加一发不可收拾的脚步驰名中外,及至民国时期,它最终登顶天下名茶之首,也最终为历史和人民所接受。新中国建立后,国家继续加大对茶的支持力度,西湖龙井也荣耀万分地名列国家外交礼品茶之列,它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科学化的时期。

胡公庙前的十八颗乾隆“御茶”。(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一片小小的茶叶,承载了这个民族上下千年的历史,无数人为这个东方树叶赋予了深切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从陆羽到苏轼,从赵佶到乾隆,从唐代人民到现代群众,西湖龙井这一片片“光、扁、平、直”的神奇树叶让这个国家和民族品尝到了苦涩当中的甜蜜,入口之后的回甘,也最终让世界人民接受并理解了这样一种清新淡雅、闲适安然的文化,这是西湖龙井的功绩。

一句话吧,中华文化的悠远绵长和坚韧挺拔才是西湖龙井享誉世界的根基所在。

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而茶叶是其中的表象。(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