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大揭秘:超越水仙、肉桂、大红袍的品种探索

发表时间: 2017-10-17 22:39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什么是岩茶?你坐火车到武夷山站下车看到的茶。

什么是正岩茶?你到武夷山要买门票看到的茶。

武夷岩茶,乌龙茶中重要的一支,因为品种多、技艺繁杂而著称,又因为岩韵而独步江湖。

武夷岩茶,是一个名门望族,家族成员多,派系复杂。

武夷岩茶,是一款有历史沉淀的茗茶;

武夷岩茶,至今为止没有一个人敢说喝过全部品种的茶;

武夷岩茶,是要花一辈子时间去学习的茶。

关于武夷岩茶的历史与发展,在林馥泉所著的《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中有详细记载。

在唐代,由徐夤谢尚书惠腊面茶诗中得知,岩茶系“腊面”;

在宋代,由苏轼咏茶诗即知,宋时有“粟粒”之称,还有龙团、乌馀,元代之石乳、京铤;

明代之灵芽、仙萼之类。

别名之多,多不胜数。

而岩茶品种更是不胜枚举。

《2》

岩茶共有多少种?

关于岩茶的种类,目前存世的品种茶并不多,出名的也不多。

林馥泉所著的《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中曾记载,“岩主茶工每因欲提高茶叶价值,多巧立名目……俗称为花名,以眩惑顾客,其名称之多,以数千记”。

而查阅武夷岩茶的名丛录,茶叶名称之多也让人眼花缭乱。

在历史典籍中,也记载了不少岩茶名丛。

史志中记载的历代名丛

唐:正唐梅、正唐树

宋:坠柳条、铁罗汉、宋玉树、石乳、文公茶

元:石乳

明:铁罗汉、白鸡冠

清:铁罗汉、白鸡冠、大红袍、肉桂、不知春、洞宾茶、木瓜、雪梅、小红梅、素心兰、白桃仁、雀舌、水金龟、半天妖、金锁匙、白牡丹等。

到了清代后,武夷岩茶的种类更加繁多。

到21实际的今天,经历了十个多世纪的选育,武夷山共有各类名丛不下千种。

据林馥泉1943年调查,仅慧苑各岩茶厂就有830余种。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名丛现今已不复存在了。

所以,问武夷岩茶共有多少种,是给不出准确答案的!

但现有的、流行的茶类有不少。

《3》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现在的武夷茶圈,是如何区分岩茶,又是以何种标准划分。

在传统的武夷岩茶名丛划分中,可分为四大名丛,亦有十大名丛。

四大名丛: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半天妖

十大名丛: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妖、白牡丹、金桂、金锁匙、北斗、白瑞香。

在这些茶类中,大红袍被称为茶王,可见其历史地位以及江湖地位。

而大红袍之所以有此地位,主要和它是历代贡茶有关,在清朝的时候,上贡的大红袍更是以两计算,可见其珍贵!

剩余的茶类中,铁罗汉、水金龟、半天妖比较常见,而白鸡冠又最具有代表性,它的茶树是黄绿色的,看起来很明显。

制作成茶后,白鸡冠的干茶呈现黄绿色,又有些像小鸡仔的颜色,看起来很有辨识度。

《4》

在武夷岩茶中,比较常见的品种还有水仙、肉桂等,这2种茶被成为岩茶的当家花旦,其品质独特。

关于水仙和肉桂的特点,之前的文章中已经介绍过不少,在此就不重复表述,感兴趣可查看之前的文章。

除了武夷山本地品种或者是种植时间比较长的茶之外,武夷岩茶中还有一些茶是以代号命名的,如105、204、305等。

这些茶,也是武夷岩茶中重要的成员,它们的出生是科研成果。

这里,为大家解释一下市场上常见的新品种编号:105——黄观音,又名茗科2号、204——金观音,又名茗科1号、220——金牡丹、303——九龙袍、304——丹桂、305——瑞香、506——黄玫瑰。

这些代号茶,还有共同的特点——香气高昂,对于新手学习喝岩茶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品种。

目前最常见的当属105,基本上新手喝岩茶都有机会喝到。

《5》

虽然林馥泉曾说不少的武夷岩茶花名是巧立名目,实际上,这些花名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总结来说,这些命名方式共有9种。

1、以茶树生产环境而命名的,如不见天、岭上梅;

2、以茶树形态而命名的,玉麒麟、一枝香、醉八仙;

3、以茶树叶形而命名的,如金瓜子、金钱、金柳条;

4、以茶树叶色而命名的,如大红梅、绿蒂梅、黄金锭;

5、以茶树发芽迟早而命名的,如不知春、迎春柳;

6、以传说栽种年代而命名,如正唐树、正唐梅、宋玉树;

7、以成品茶香而命名的,如肉桂、白瑞香、金丁香;

8、以神话传说而命名的,如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半天妖;

9、以区别名丛分离类型而命名的,如正太仓、付独占、正芍药、正柳条、正玉兰、正蔷薇。

(以上分类,均可在罗盛昌先生所著的《武夷岩茶名丛录》中查找)

《6》

总结来说,武夷岩茶的种类繁多,不仅仅是水仙、肉桂、大红袍这些知名品种。

不论您是刚开始接触岩茶,还是资深的岩茶爱好者,对岩茶的了解不能只停留在知名品种。

最起码,我们还要了解四大名丛以及一些高知名度的茶。

你们说呢?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