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茶闷泡饮用,口感更醇厚?哪些人容易沉溺于闷泡法?

发表时间: 2023-07-09 15:09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网络是一个很让人意外的地方。

花花世界,纷繁复杂,你能看到各种各样新奇有趣的新鲜事物。

同时,又暗流涌动,处处都是陷阱。

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刚入门的新手,完全靠自己的甄别力,或许很难看破真相。

比如,这段时间,村姑陈又跟闷泡杠上了。

为什么是“又”呢?因为从很早很早以前,就聊过这个话题了。

闷泡,并不是冲泡白茶的正常方式。

不论是新白茶,还是老白茶,内质丰富的好茶,都不需要闷泡,快出水更好。

同时,大家已经尝到了快出水后清新淡雅,稠滑柔和的汤水,欲罢不能。

除非你喜欢喝又浓又苦的茶,热衷给舌头找虐,愿意把喝茶变成一种痛苦……

自以为,解释得已经够详细了,大家也听腻听烦了。

然而,与闷泡有关的话题,仍然每个月都会出现,比那什么还准时。

当今的白茶圈里,和闷泡联系最紧密的,无疑是老白茶了。

有些茶友,不分季节,不分时间,无一例外,把白茶闷着喝。

或许只有又浓又苦,红艳艳的茶汤,才能满足这部分朋友的特殊要求。

按照他们的说法,不闷没味道。

究竟什么原因,产生了众人对闷泡截然不同的印象和看法呢?

以下三点,应该能解答大家的疑惑。

《2》

原因一:个人口味的差异

不管是吃饭还是喝茶,都存在“众口难调”的问题。

就像有人喜欢吃辣,无辣不欢;

有人一点辣都吃不了,但嗜甜如命。

还有人口味接受度很广,酸甜苦辣咸,都乐意尝试,是个十足的吃货。

但喝茶这件事情,与吃饭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如果说,只是茶类选择上的差异,譬如喝白茶的人喝不惯岩茶,喝熟普的人嫌弃绿茶太淡,还能理解。

可浓和淡,苦和甜,代表着一个人是否有正确的喝茶观念。

我们知道,在我们长辈的那个年代,物质并没有现在这么充裕。

况且,过去的茶叶,更多的是口粮茶,平时喝着提提神,解解渴。

没有现在这么多讲究和泡法,最常见的喝茶方式,就是拿一个搪瓷杯或者保温壶,抓一撮茶叶,注满开水,泡出味道了就端起来喝。

泡得浓一点,苦一点也没关系。

对于劳动人民而言,浓茶,是效果最好的提神饮品。

还有一条屹立不倒的“至理名言”——不苦不涩不是茶,时至今日依然有人挂在嘴边。

而在功夫茶泡法盛行的当下,他们还是延续了当初的闷泡法。

只不过,把工具从杯子,换成了盖碗。

闷出来的茶汤中,含有过量的茶多酚和咖啡碱,滋味苦涩,影响老白茶原本柔和、细腻、甘甜的口感。

恰恰是这种浓酽苦涩的滋味,满足了那些喝茶口味很重的茶客。

他们的舌头,早已接受了浓茶的刺激。

若是常年还有抽烟喝酒的习惯,酒精、浓茶、尼古丁,三管齐下,喝正常的茶汤,必然会觉得味道寡淡。

唯有坐杯闷泡,让苦涩物质大量浸出,才符合需求。

甚至还以为,闷泡以后的老白茶汤,更加醇厚。

表面上看,喝浓茶还是喝淡茶,是个人选择的问题。

但更深层次的,从羊生的角度来说,长期喝浓茶,对身体并没有好处。

尤其是痛风症状严重的人,对于浓茶,一定要敬而远之。

《3》

原因二:“老白茶”的品质堪忧

有些茶友的味蕾,是正常的。

他们并不是喜欢闷泡,而是无奈之举。

自己买到的“老白茶”,不闷根本没味道,清汤寡水,喝起来和白开水没区别。

权宜之计,只能增加闷泡的时间,或者丢进煮茶壶里,高温加热。

这种情况,通常代表茶叶的品质存在缺陷。

老白茶并不是一定要闷,更不一定要煮。

除非这款茶,内质匮乏至极,品质差。

亦或是,不小心买到了市面上人人闻风丧胆的做旧老白茶

做旧茶不怕闷,也不怕煮。

因为除了闷,除了煮,按照正常的泡茶流程,它是泡不出味道来的。

在制作的过程中,本身的营养物质,早就挥发得七七八八了,所剩无几。

这样的茶,不闷泡,怎么会有味道?

做旧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渥堆、暴晒、高温烘干,总之堪比“满清十大酷刑”。

经历了重重折腾的茶叶,不仅外观发生了变化,乌漆嘛黑,通体一色,身体里的有益物质也被破坏了。

比如茶氨酸,比如芳香物质,比如醇厚物质……

做旧后的茶叶,虽然还留着几分与老白茶类似的模样,但却没有老白茶的内质。

无香无味,不喝也罢。

可如果我是出售做旧茶的茶掌柜,为了销量,为了保住饭碗,肯定不能跟消费者说实话。

那么,就只能引导不明真相的茶友,用闷泡的方式对待老白茶。

还有一些茶掌柜,还硬生生地把保温壶改名成了“焖茶壶”。

美其名曰:焖出来的老白茶,更香甜。

据可靠消息,近两年的电商平台上,焖茶壶的销量,卖出了超以往的销售量。

甚至,不用大家自己去买,只要下单了老白茶,就会赠送焖茶壶。

于是,这阵闷泡老白茶的风,便伴随着焖茶壶销量的提升,毫无悬念地刮了起来。

而真正的老白茶,年份真实的老白茶,品质优秀的老白茶,肯定用不上。

《4》

原因三:把闷泡视为鉴别白茶品质的方法

有一些长时间接触喝茶的“老茶客”,认为自己达到高手阶段了。

于是,打算学着专业人士鉴茶的方法,坐杯。

闷1分钟,3分钟,5分钟……循序渐进,想要找出面前这泡茶的所有缺点。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不尽如人意。

闷出来的茶汤,又苦又涩,一口喝下去,还来不及反应,舌头就被麻痹了。

你们说,这样喝真的能鉴定出茶叶的品质吗?

我看挺悬的。

不可否认,在很多审评赛或者斗茶赛上,茶叶确实一律要闷着喝。

因为,闷泡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暴露出一款茶的缺点。

只有在前三冲里表现突出,沸水闷泡后,香气浓郁,苦涩程度较低,稠度强的选手,才能胜出。

然而,一句话或一个观点,一旦流行开来,往往会不可避免地被误读。

就像任何一个科学理念,都可能成为骗子和算命先生的工具。

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普通茶客,用鉴茶的方式喝茶,无疑是给自己找虐。

把喝茶变成了一种痛苦,而非享受,本末倒置。

《5》

对于工艺简单,内质丰富的老白茶,闷泡,是一种折磨。

特别是高山的老白茶,产区优秀,工艺精良,仓储得当。

如此丰沛的养分,需要快出水的速度,来拦截物质过量释放。

再配合上沸水的高温,将其中各个沸点的香气和营养,均匀浸出。

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喝到清淡柔和的茶汤了。

浓茶,苦茶,并非好茶的常态。

茶汤里如果有过量的茶多酚和咖啡碱,潜移默化之下,反而对身体有着隐藏的伤害。

既然喝茶是一种享受,我们就尽量喝好茶,接受正确的冲泡方法

千万不要因为迷恋闷泡,放弃了自己对一杯好茶的追求。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